除了種植業之外,畜牧業也是吸引眾多農民、合作社和企業參與的行業之一。但禽肉、蛋製品加工出口尚未推廣,為農民帶來的附加價值仍然不高。
永福省新協養雞專業合作社主任陳玉新表示,春節後至今,雞蛋價格持續下降,每打僅1.1-1.2萬越南盾,農民無法保證獲利。
產量大但出口少
專家表示,雞蛋、禽肉價格之所以低位運作且持續波動,原因之一就是產量尚未打開。這些食品的消費市場仍以國內為主,零售消費量較少。
同時,根據農業統計數據,到2024年,越南家禽數量將達到約5.751億隻,肉類產量將達到810萬噸,雞蛋產量將增加5%,達到202億顆。但禽肉及禽蛋等禽產品出口額整體僅達2,000萬美元左右。農業和農村發展部也預測,2025年禽蛋產量將持續增加,達到210億枚,創歷史新高。
從這個現實來看,如果沒有適當的消費計劃,特別是沒有促進出口,不僅禽肉,而且禽蛋也難以避免「豐收低價」的局面。
因為展望2024年,雞蛋等禽蛋價格僅1,800-2,100越南盾/枚左右,鴨蛋則在2,200-2,800越南盾/枚左右波動。 2024年6月,雞蛋價格上漲,但僅上漲至2100-2150越南盾/枚,鴨蛋價格則呈現小幅下降趨勢。今年最後幾個月,雞蛋價格也大幅波動,令農民擔憂。
Green Yen 合作社的屠宰線相當現代化,但尚未達到其全部產能。
這就是導致許多畜牧場陷入虧損境地的原因。即便是新協合作社,儘管規模生產了數萬隻蛋雞,但由於雞蛋價格低迷且不斷波動,2024年也損失了約8億越南盾。
因此,找到出口方向被認為可以為越南禽產品和雞蛋打開大門,從而幫助畜牧養殖單位減少一些消費困難。
農業與農村發展政策與戰略研究所副所長阮英峰博士表示,不放眼遠眺,即使在蒙古國,該市場對進口禽肉和禽蛋的需求自2021年至今一直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光是2023年,該國肉類和蛋類進口額就達到6,300多萬美元,但主要來自中國和俄羅斯。越南還沒有充分利用我國禽肉和禽蛋的潛力,而且我國的禽肉和禽蛋的潛力也不小。
具體來看蒙古國進口禽肉產品結構,可以看出,該國肉品進口需求佔77%,其次是蛋類進口需求,佔23%,最後是活禽肉進口需求,佔0.16%。
陷於小規模生產,難以滿足標準
但目前令人擔憂的是,越南畜牧養殖模式仍以小規模為主,生產成本較高,難以滿足進口市場對產量及食品安全衛生的要求。
阮英峰博士表示,越南已形成並發展了農產品加工和保存技術體系,擁有7,500多個與出口相關的工業規模設施。此外,還有數萬個由家庭和合作社組成的小型農產品加工設施遍布各地,承擔初步加工和加工任務。
但這些初步加工和製造模式的標準和產能僅夠滿足國內消費,7500家與出口相關的工業規模設施並沒有過多關注肉類和蛋類的加工和初步加工。有些單位擁有相對現代化的農業加工技術,具有區域和世界水平,但專注於大米、腰果、蝦和查魚加工等其他領域。
北江省萬安綠色農業合作社採用自動化生產線技術和細胞冷凍技術加工保存山雞,生產量為400隻/小時。但由於投入不足,目前生產線的產能僅開工約50%。且合作社的消費市場僅限於國內市場。
在福會農業服務合作社(巴地頭頓),進行了農產品的初步加工和加工;製作白蛋、鹹蛋、皮蛋、包裝、產品標籤,並依照 VietGAP、OCOP 等品質標準註冊產蛋鴨。但會員數量少,籌集資金困難,蛋禽加工僅限於小規模消費。
TRF Foods清潔食品公司代表表示,目前,越南的自然條件和技術條件不允許家禽養殖業蓬勃發展。在越南與外國出口單位關係尚未建立的同時,貿易中學習和解決問題的需要尚未解決。
為了長期出口禽肉和禽蛋,嚴格確保食品衛生和安全至關重要。越南前駐蒙古大使段慶心表示,蒙古食品農業輕工業部、獸醫總局、海關總署、標準計量局、中央衛生檢疫實驗室、蒙古國家工商會等機構、政府和非政府組織都參與了這項工作,這些機構的資訊系統都整合到了「農業單一窗口出口系統」中。該法案要求出口肉類、蛋類以及加工後的肉蛋製品的單位必須嚴格遵守雙方約定的各項食品安全法規。
山河有限公司總經理范氏玉河女士表示,出口禽肉和禽蛋一般需要非常徹底的投資並遵守嚴格的標準。但總體來說,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單位數量還是有限的。特別是在標準方面,大多數進口市場的要求都非常嚴格,就連肉類和家禽產品的出口手續也有些繁瑣,導致出口商浪費了很多時間。
此外,肉禽蛋類加工產業需要高科技和封閉式機械以確保食品衛生安全,因此企業希望國家能提供專案貸款支持,為提高競爭力和出口創造有利條件。
除此之外,還需要支持該單位推廣和行銷產品,以促進向鄰國和全球的出口,擴大客戶網絡並確認其在市場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