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越南進行國事訪問期間,越中雙方簽署了百香果、燕窩、辣椒、米糠等4項農產品正式出口議定書,標誌著越南農產品在拓展市場進程中又邁出重要一步。
萊州省三陽縣 Ho Thau 公社的人們正在照料西番蓮樹。照片:Quy Trung/VNA
除上述4個產品外,雙方簽署動植物檢疫議定書的商品還有椰子、西瓜、山竹、黑果凍、榴槤、冷凍榴槤、鮮香蕉、地瓜等8個。火龍果、紅毛丹、芒果、荔枝、龍眼和菠蘿蜜等六種傳統水果正在出口,但尚未達到《議定書》的標準化水平。
作為12家獲得燕窩出口中國市場的越南企業之一,海燕芽莊貿易有限公司副經理阮世和表示:與馬來西亞、印尼等已在中國市場上佔據穩固地位並擁有多年經驗的國家相比,越南屬於「後來者」。對於越南燕窩產品來說,這仍然是一個相當新的市場,因此深度滲透並非沒有困難。此外,新冠疫情發生後,受經濟衰退的影響,中國購買力下降。
然而,越南與中國簽署的關於出口生燕窩的議定書為企業帶來了更多機會。目前,只有馬來西亞被允許向中國出口生燕窩,而其他國家只允許出口成品燕窩。這是越南可以利用並提高競爭力的優勢。
為了抓住這一機遇,阮世和先生表示,企業需要與燕窩養殖戶密切聯繫,以確保投入的品質。以前,許多養燕者往往注重數量,如何吸引更多的金絲燕來築巢,但燕窩的品質卻無法得到保證。如今,市場趨勢迫使飼養者改變思維,投資清潔、通風的鳥舍環境,並確保生物條件,以提高鳥巢的品質。
阮世和先生強調:“燕窩原料的品質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養殖過程。因此,為了滿足出口要求,企業必須在整個生產過程中與養殖戶進行合作和陪伴。”
越南燕窩協會主席黎青大表示,中國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燕窩消費國,佔全球產量的80%,預計市場規模每年高達80億美元。這也是一個對產品品質和標準要求非常高的市場。
但越南燕窩僅佔中國出口市場份額的約0.8%。這顯示越南燕窩產業的成長潛力仍然很大,但這也意味著存在著不小的競爭壓力。
黎青大先生表示,要打入中國市場並維持市場地位,越南燕窩產品不僅需要滿足嚴格的技術標準,還需要保留和推廣越南燕窩的獨特風味。
面對產業存在的諸多限制,阮世和希望國家管理機構在議定書規定相關階段給予更積極的支持,如:檢測農場、抽取樣品進行檢測等,以方便企業加快將產品推向市場。
至於辣椒和百香果,先前出口僅處於試點階段,由於准入限制、允許進出口的單位少、檢疫程序複雜,企業遇到了許多困難。轉向官方管道有助於增加參與的邊境口岸,增加靈活性並吸引更多來自中國的合作夥伴。
越福集團董事長阮氏蘭香女士表示:在試點階段,對中國的出口僅透過兩個邊境口岸進行,並且只有兩家中國單位獲得進口許可。這極大地限制了交易的規模和數量。
議定書一旦簽署,港口將開放出口,雙方所有企業均可參與。受此影響,從中國進口的企業數量也將增加,為越南商品進入中國市場創造了巨大的機會。
阮氏蘭香女士也表示,在出口試點期間,兩國檢疫和食品安全法規嚴格執行。因此,簽署該議定書是促進國內生產、為企業出口活動創造更有利條件的下一步。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正在加強檢疫和食品安全法規,以接近日本或韓國等要求嚴格的市場。因此,企業需要規範、專業地生產經營,避免對整個產業造成負面影響。
據商家介紹,目前,中國對辣椒的需求量很大。越南是該市場農產品的主要供應國之一。辣椒具有短期作物的特點,具有很大的擴大生產潛力。然而,為了確保品質並維持可持續的市場,種植者需要嚴格遵守有關農藥使用和安全生產流程的規定。
因此,必須嚴格遵守《議定書》中的要求,例如種植區域規範、包裝設施規範、定期測試等。同時,企業需要與製造商緊密聯繫,以打造透明、永續的供應鏈。
農業與環境部作物生產與植物保護司副司長阮光孝表示,為了抓住機會、維持市場,越南農產品需要持續克服品質和產量統一性和穩定性的弱點。企業和生產商被迫轉變思維方式,升級生產並確保整個鏈條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