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圖
如果原料供應在數量和品質上得到保證,越南水產品產業就能佔領並突破美國市場。
根據越南水產品出口商和生產商協會(VASEP)評估,美國對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稅收政策將為越南水產品在世界市場上帶來挑戰,但也帶來機會。
具體來說,美國進口商可以轉向越南尋找海鮮供應商,以彌補中國供應的短缺。特別是日本和加拿大市場的進口商也將在越南尋找海鮮加工合作夥伴,以出口到美國。
這對越南海鮮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然而,企業始終確保良好的品質和生產流程。遵守原產地規定、確保供應鏈透明度並與當局合作將有助於企業保持競爭優勢並保護其在國際市場上的聲譽。
VASEP表示,越南企業有機會為中國市場增加高端水產品。美國對中國產品徵收10%的關稅可能引發中國類似的報復。因此,從美國進口到中國的海鮮將受到影響。目前,美國對華出口的魚類主要有鮭魚、鱈魚、鱈魚、龍蝦、帝王蟹等,主要供應給餐廳、飯店等高級消費族群。
近年來,特別是2024年,中國大幅增加從越南進口的螃蟹、蛤蜊、龍蝦、蝸牛等鮮活水產品,以滿足該市場的高端客戶。預計該領域的需求將繼續增加,而美國的供應預計將下降。這一背景將繼續使越南海鮮受益,促進 2025 年越南海鮮向該市場的新鮮海鮮出口增加。
除了機會之外,VASEP也指出了一些挑戰。因此,近年來中國對東協國家的海鮮出口大幅增加。一方面是因為中美貿易戰減少了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另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利用其地理優勢和貿易激勵措施,特別是在泰國和馬來西亞市場。隨著與美國的貿易衝突加劇以及與日本的不穩定局勢仍未解決,這種趨勢肯定會在未來持續下去。
不過,美國在中國海鮮出口仍佔有相當大的比重(約19-21%)。因此,除了將出口轉移到其他市場之外,中國肯定還必須重新平衡國內市場的份額。因此,越南巴沙魚在中國市場上必須與羅非魚競爭。
VASEP 認為機會似乎大於挑戰。如果原料供應數量和品質都很好,越南水產產業就能掌握並取得突破。在國際貿易情勢不斷變化的背景下,企業需要製定應急計劃,以避免供應鏈中斷。要建立可持續、靈活的供應管道,包括國內原材料來源和必要時進口原材料,以避免短缺。
VASEP建議企業及時更新掌握市場訊息,在新的情勢下靈活調整產品結構、彈性行銷。例如,可以增加巴沙魚在美國市場的份額,促進鮮活水產品對中國的出口,平衡在東協的競爭力,擴大在中東市場的份額。
特別是越南企業需加大對深加工方面的投入,以提高附加價值、擴大市場佔有率;同時避免新背景下的反傾銷稅和其他稅收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