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長期主導世界金融和貿易市場的美元,目前在中美緊張局勢、俄烏衝突升級等背景下面臨諸多挑戰。
美國在二戰後全球經濟秩序中發揮了重要的引導作用,但面對眾多國家的崛起,美國的經濟影響力今非昔比。這讓不少經濟學家質疑美元的“全球貨幣”時代是否即將結束?
美元多年來一直主導世界金融和貿易市場。
美元的長期主導地位
當前,美元在國際金融體系運行中仍發揮著核心作用。國際清算銀行(BIS)估計,近90%的外匯交易涉及美元,佔即期、遠期和掉期市場交易的85%。
此外,多達一半的全球貿易和四分之一的亞太貿易使用美元作為主要貨幣。
美元作為外匯儲備的份額從2012年的61.5%下降到2022年的58.4%。然而,同期歐元的份額也從24%的1%下降到20.5%,人民幣的份額也保持不變。低於3% 。
自2010年以來,以美元計價的外匯債務一直維持在70%左右,而美聯儲的外匯使用指數(IFCU)也維持在68%左右不變。
當日本在 20 世紀 80 年代末成為“無敵”的經濟強國時,許多人認為日元很快就會在全球金融經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但實際上,時至今日,日元仍僅佔外匯儲備的5%左右。
人們還預計歐元將取代美元,但在歐洲之外,歐元也遭遇了與日元類似的情況。
非美元融資的興起
然而,近年來,人們對美元主導地位的不滿日益強烈,特別是在地緣政治緊張的背景下。
許多國家,尤其是美國的地緣政治競爭對手,公開表示要降低美元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影響力,這並非巧合。在俄烏關係緊張的背景下,阻止俄羅斯接入SWIFT跨境銀行間支付系統,就是美國將美元視為有效武器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不僅是美國的競爭對手,馬來西亞或巴西等與美國關係“軟”的國家也在推動貨幣多元化。近年來,“去美元化”進程正逐步邁出新步伐。
印度正在以迪拉姆和阿聯酋盧布購買俄羅斯石油。與此同時,中國越來越多地使用人民幣從俄羅斯購買石油、煤炭和金屬。今年3月,中國石油公司中海油和法國TotalEnergies公司在液化天然氣交易中使用人民幣。
2023年,玻利維亞成為繼阿根廷和巴西之後第三個在國際支付中使用人民幣的拉美國家。沙特阿拉伯也在考慮使用人民幣與中國購買石油。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人民幣在全球去中心化外匯交易中的份額已從 15 年前的幾乎為零增至目前的 7%。
各國正在尋找限制美元影響力的方法。
西方制裁還導致俄羅斯增加人民幣和其他外幣貿易。一年前,印度和俄羅斯建立了盧布和盧比支付機制。
金磚國家成員還尋求減少對美元的依賴並增加以本國貨幣支付,或者很快推出共同貨幣來挑戰美元。顯然,非美元金融來源正在越來越深入地滲透到國際貿易中。
美元“王者”依然堅挺,至少在不久的將來
這是《亞洲時報》在談論其他貨幣取代美元的能力時的看法。到目前為止,美國經濟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而且是一個多元化、充滿活力且相對靈活的經濟體。
經濟學家布拉德·塞瑟表示,對於許多投資者來說,由於“國債市場的深度、流動性和安全性”,美元仍然是一種安全的長期投資。
相比之下,中國的金融體系仍然相對封閉,中國的金融市場短期內自由開放的可能性較小。由於監管的不確定性,從現金到中國政府債券的過渡仍然困難。
專家表示,雖然目前還沒有一種貨幣可以完全取代美元,但未來全球使用美元的前景肯定會減少,特別是在多極經濟中。